您所在的位置:
頁面版權:齊魯制藥 魯ICP備0600622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魯)-非經營性-2018-0122 營業執照信息公示
QILU NEWS
齊魯動態
央視《新聞聯播》 | 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承擔創新責任 堅持實業報國
3月7日,央視《新聞聯播》在題為《奮進新時代 開啟新征程 代表委員議國是》的報道中,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燕暢談參會感受,并表示將承擔創新責任,堅持實業報國。
報道中,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燕暢談參會感受,她表示,體會最深刻的就是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作為企業也要主動承擔起創新的主體責任,企業的科技創新與發展應融入國家大局,實現同頻同振。將自身發展與《綱要》要求緊密融合,堅持實業報國,提供更多老百姓用得上、用得好的產品。
延伸閱讀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總裁李燕建議,盡快出臺專門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高層級政策,鼓勵和支持走在全球前列、處于全球技術前沿的全新靶點和產品的開發,推動新一代抗體組合技術、創新雙靶點抗體技術等發展。
當前,生物安全已經成為全世界、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和發展威脅之一,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緊緊把握生物科技作為引領下一輪產業革命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定位,搶奪生物經濟發展主動權已成為國家和企業的共識。
補齊國家生物安全短板,關鍵在于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在疫情全球肆虐,中美走向全面對抗,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加速重構的大背景下,科技創新遇到了一些問題,在生物醫藥領域表現的更為普遍、更加突出。
李燕通過調研發現,我國醫藥創新仍存在短板。“以腫瘤免疫靶點為例,目前全球已上市的腫瘤免疫藥物以及在臨床開發的靶點,均是美歐日基礎科學研究發現并轉化為產品開發研究的,亟需國內基礎和轉化研究領域涌現腫瘤等重大疾病可成藥的疾病機制和靶點,實現中國自己在新分子實體和治療方法的新突破。”
李燕說,另外臨床研究資源不足,臨床研究是新藥開發繞不過去的關口,也是檢驗新藥開發質量的試金石,雖然近年來相關部門和各大醫院都加快了臨床研究中心建設,但總體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
對于我國醫藥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李燕建議,結合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加強醫藥產業頂層設計,加快培育行業龍頭,推動產業升級,早日建設醫藥強國。
盡快出臺專門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高層級政策,打通新藥立項、審批、生產、使用全部環節,促進發改、工信、科技、財政、藥監、醫保、衛健等部門聯動,出臺綜合政策,重點解決審批審評慢、藥品入院難等問題,引導企業想創新、真創新,創新產品賣得出、能贏利,快速實現市場價值,形成創新的良性循環。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三位,整個產業鏈的高端儀器、設備、耗材等卻是進口品牌占據主導。
李燕建議,鼓勵生物產品研發和生產企業進行國產替代,當國產設備、儀器、物料和耗材質量不亞于進口產品時,優先選擇國產品牌。同時對已采用進口物料和設備的在研和上市產品,進行國產物料替換時,從國家層面給予法規、政策上的支持,保證其高效、快速的實現國產化替代。
出臺相關政策和具體指導原則,對為實現國產化而進行的變更,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非必要的對比研究要求。重點推動生物產品生產用培養基、層析介質等高附加值物料的國產化。
全局搜索 *請選擇對應的搜索類型